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

貨幣信用的創造與脆弱

一場雨讓一家銀行倒閉
2008後的某個炎熱中午突然下起了大雨,一些行人趕緊跑到銀行騎樓躲雨,由於雨下的很大且看起來還會下一陣子,有些人決定趁此時去提款機領些錢。這時一位記者經過,看到這麼多人在銀行騎樓下,有人在領錢,其他人則看起來等的很不耐煩。

“這麼多人要領錢,該不會這家銀行出事了吧?“記者心想。

記著回公司後電訪了銀行主管,雖然主管說絕無此事,只是金融海嘯後不久大家仍猶悸餘存,這件事一傳十,十傳百,幾天後大家紛紛前往提領存款,最後銀行因擠兌風波而倒閉。

這是網路流傳的故事,雖然聽起來覺得荒唐,卻也暴露金融市場脆弱的一面。

貨幣信用的創造
貨幣信用創造過程可以下面例子說明:
小華在銀行存了1000萬元,因為一般人領錢不會每次都幾十萬的額度領,所以銀行只會保留一部份金額(如200萬)給存款人領,剩下800萬用來借貸。此時小王來銀行借了800萬,再把800萬存入別家銀行,銀行保留了100萬給小王,剩下700萬等待別人來借。將整個過程記錄城下表:

銀行
準備金
貸放
小華的銀行
1000
200
800
小王的銀行
800
100
700
總和
1800
300
1500

從上表得知,小華的存款和小王貸款動作,最初的1000萬,創造了1800萬的貨幣流通量,而銀行透過放款增加的貨幣供給量為1500萬,這就是貨幣信用創造的過程。

信用創造的脆弱
如果有天小華突然要把錢全部領回,邏輯上銀行就必須想辦法還1000萬給小華。假若出現擠兌風波,每個人都想把所有錢領回,銀行短時間內準備金絕對不足,而貸放出去的錢假如又拿不回的話,或者發生借款公司倒閉,這時銀行就會面臨危機,可能倒閉,而一家銀行倒閉可能引起滾雪球般的效應,牽連其他家銀行,造成金融危機。

有鑒於此,中央銀行會依經濟狀況規定各銀行的“法定準備金(reserve)比例”,比如貨幣信貸增長過快時,央行可調高準備金比例。反之,為了刺激流通速度,央行可降低準備金比例。遇金融危機時央行也可公開喊話,降低民眾恐慌。

2013年賽普勒斯受希臘金融危機影響引發擠兌潮,銀行整整關閉12天不讓人領錢,由此可知真正危機發生時,你我的存款都難幸免於難(如果同樣情況如果發生在台灣,我們的央行則保證我們的存款最多能拿回300萬)。

新型隱藏的金融風暴-駭客攻擊金融系統
"JPMorgan Hackers Came In the Front Door -- in June. Two Months of Mayhem"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By Jordan Robertson and Michael Riley, Bloomberg, Aug 29, 2014

彭博社報導,美國幾家大銀行系統受到俄羅斯駭客入侵。系統被入侵真實程度並不知,一旦民眾產生恐慌,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發生不久的此刻,爆發擠兌危機,必定對還在復蘇的經濟再次造成重傷害。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